• <dd id="wukww"><center id="wukww"></center></dd>
  • <blockquote id="wukww"></blockquote>
    <wbr id="wukww"><tbody id="wukww"></tbody></wbr>
  • <input id="wukww"><dd id="wukww"></dd></input>
  • 當前位置: 企業文化 >> 員工風采

    參皇文化

     
    中秋月餅情結的變遷

        月餅,千百年來中國人在中秋節期間家庭團圓共享天倫之樂之時所品嘗的高尚食品,并賦予著傳承著中華民族尊老愛幼、和睦團結、傳遞親情友誼的特殊意義。

        古代月餅被作為祭品于中秋節所食,由于時間的推移,月餅已經異化成中秋節食品和禮品。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于唐朝出現,根據《洛中見聞》,唐僖宗曾在中秋節當日命令御膳房用紅綾將餅賞賜給新科進士。北宋之時,該種餅被稱為“宮餅”,在宮廷內流行,但也流傳到民間,當時俗稱“小餅”和“月團”。北宋文學家蘇東坡曾經提及:“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當中的“小餅”也即是月餅。而“月餅”一詞最早見于南宋吳自牧《夢梁錄》中,那時的月餅只是象菱花餅一樣的餅形食物,后來才演變成圓形,寓意團圓美好。

        現今,每逢中秋節,幾乎家家戶戶都會有月餅過節,一些人把月餅作為節日禮物饋贈他人以傳遞親情友情。也有部分月餅作為維系特殊關系的送禮物品,因而催生了豪華包裝的禮品月餅,盡管國家已明文要求限制,但月餅作為禮品似乎已成為一種文化。

        小時候,對于生長在落后山區農村的我,月餅絕對是一種高檔食品,通常只有在中秋節當天才能吃得上。每逢中秋節臨近,我和其它鄰居小孩一樣,早早就希望節日早日到來,這樣就能吃得上一年一度的超級節日大餅,但絕對不是月餅大餐,因為,家里所買的月餅是很有限的,只有等到晚上,父親才會把月餅用小刀分成四小塊,首先拿到月餅的當然是小孩子,然后才到大人。作為大人,絕對不會“擅自”先分享,如果孩子多的家庭,也許只能分享到看著自家孩子吃月餅的怡悅,因為在經濟落后的年代,不是每家都能保證有月餅過中秋節。

        就這樣,在小時候,我對月餅的情結是一種企盼,只要到中秋節,總是希望不但能吃上肉,更希望能吃上大月餅,至于家里有沒有米下鍋、有沒有谷種下地就不關我的事了。

        那時的月餅是用紙包裝的,每逢看到月餅滲出的油把包裝紙滲成半透明狀,心里就會認為那月餅肯定好,自己也會饞得想吞口水。如果一個小孩子獨自拿著一個月餅大啖起來,那也絕對是奢侈,你雖然不敢斷定他家富有,至少會認為他家不窮。記得大約在讀小學四年級時,體育課上老師正在給大家指導列隊,一個學習成績非常不好(五年制小學,他用了十年時間才完成他人生的最高學歷——小學畢業,以致我及幾個叔輩們都成為了他的同班同學)、衣著很不光鮮的男同學公然咀嚼一個月餅前來上課,竟然瞬間吸引了同學們的目光:羨慕、或嫉妒、或錯愕,或更多的帶著鄙視,意想不到的是體育老師竟然沒有公開批評他。他這次近乎惡劣的月餅吃法讓我對這個老同學非常地記憶深刻,盡管小學畢業之后,三十年過去,我再沒有和他見過面,但每每會想起這個“撈搞”的同學?;蛟S是讀書少,聽說他生活不是很滋潤,但也有了個越南新娘,除了老婆,他家或許再沒有其它是“進口”的了。

        上了初中,在中秋節時,媽媽有時會讓我帶些月餅到學校。能在學校與同學們一起分享自家的月餅,是件“有面子”的事,盡管當時社會經濟不再那么困難,但是富裕家庭也很少,有錢讀書已經非常不易,小學一起上學的同班同學,讀到高中畢業,包括自己,只剩下倆。

        高中時,到了遠離家里的縣城讀書,每逢中秋節,我再也不會惦記著家里的月餅,而是在月光皎潔時在校園里想念著在家操勞、日漸變老的母親和遠在他鄉營生的父親,想念著他們所做的一切努力或許都是為著我們兄弟姐妹的讀書與將來,因而也有著“每逢佳節倍思親”的深切感受。

        離開校園進入社會工作后,每逢中秋節,由以前坐等家里買月餅,現在變成了自己要帶月餅回家。中秋節在老家來說是僅次于春節的大節日,對外出謀生創業的人來說,既是回家團圓的喜慶節日,也是掃墓的日子。在這個雙重傳統節日里,外出在外的鄉親,如果要回家過節,那得好好提前準備一下,月餅是必不可少的,要不空手回到老家,別人會認為這個小子在外面混得不怎么樣。過去,如果在福利好一點的單位,單位會發放月餅過節,那回家過節的心情自然會歡愉些,如果沒有,得自己掏腰包購買,那得好好掂量一下。因為工作及經濟開支原因,我們會間隔幾年才回一趟老家過節,也因為這樣,在回家過中秋節時,順便也得走走親戚,但在這個節日里走親戚,月餅自然也成了禮物,這個時候,如何購買月餅也得好好掂量下,禮輕了不成敬意,出不了手,禮重了,形成經濟壓力,荷包出不了手。有時自己也會打腫臉充胖子,在中秋節回老家走訪親朋戚友,在購買物品時大方出手,一趟回來,一個的工資也差不多了,回頭還不敢跟老婆怎么說。

        成家立業之后有了小孩,這個年代的小孩與我們完全不同,根本對月餅不感興趣,家里的月餅其實是一種擺設,但是如果連一盒月餅都沒有就過中秋節,也不怎么像,在物質相對充足的現階段,大人、老人、小孩對中秋節月餅只是注重,而不看重。有一年中秋節,參加工作時間不長的弟弟,在工作不順意時與家里玩起了“失聯”,讓老母親心情很是沉重,為了安慰母親,我多次讓母親嘗些月餅以化解些憂愁,但母親始終沒有動一點月餅,直到家里通過公安網絡系統詢查到弟弟近期在賓館登記住宿過,母親才有所開懷??蓱z天下父母心!他們也許不需要兒女在外有多大作為,只要平安健康才是重要的,平時?;丶铱纯?,節日里,哪怕沒有機會回家,打個電話問候報個平安是十分必要的。

        月餅作為吉祥之物,能成人之美,但偏偏我曾見過月餅把好事搞砸。有一年,一個老大不小又沒有結婚的男同事,在單位領到一盒“七星伴月”月餅,自己舍不得吃,放在家時,告訴我說準備送給女朋友。中秋節過后不久,他傷心地對我說:女朋友吹了!我很是驚訝地問他:怎么好好的剛送了月餅這么快就吹了?原來他放在家里的“七星伴月”被他從鄉下來的老媽子先把中間的大餅吃了,老同事在不知情的情況把沒有“月”的月餅送給了女朋友過節,被女朋友無情地問道:你把沒有“心”的月餅送給我?你是什么意思?就這樣,老同事被一盒“缺心”的月餅打回了“單身情哥”。由此看來,縱使“星星”再多,但是如果不緊緊圍繞著“月亮”也是不成的!

        人生已經過了幾十年,也是經歷了幾十次月餅節日的輪回,每一個階段的月餅感受都不盡相同,但始終伴隨著親情和友誼,始終著帶著美好和祝愿。

        月,是圓的,愿每個人都賞得到它的潔靜和明亮!

    上一篇:中秋月餅情結的變遷             下一篇:震撼
    永久免费的啪啪影视
  • <dd id="wukww"><center id="wukww"></center></dd>
  • <blockquote id="wukww"></blockquote>
    <wbr id="wukww"><tbody id="wukww"></tbody></wbr>
  • <input id="wukww"><dd id="wukww"></dd></input>